返回

(转)【同心家园】老“侨汇房”走出自治加装电梯新路子

时间: 2017-06-20

【同心家园】老“侨汇房”走出自治加装电梯新路子

——大爱建5号楼电梯完工 长征镇“加梯效应”持续发酵


 

 

    鸡年新春,长征镇梅北居民区大爱建5号楼的居民们喜笑颜开地聚在了一起,让大家高兴的不仅是这热闹的过年氛围,更因为楼道里已经完成施工的新电梯。在试乘电梯的人群中,邻里们看到了平时鲜少出门的吴阿姨。家住5号楼6楼的吴阿姨是一名独居老人,今年已经80余岁了。往日,6层高的楼梯成为她出门的障碍,平时家里烧的菜全靠女儿送来,或是邻居帮忙带回。如今有了这新装电梯,对于她这样的老人来说,真是新年里最让人开心的事儿了。

    大爱建小区是80年代建造的“侨汇房”。在这有着30余年房龄的老小区里,住着1400多户居民,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就超过70%。

    这样的老龄化小区,加装电梯的需求显得格外迫切。不远处怒江苑里上海市首个自筹资金加装电梯的成功案例,让大爱建小区的居民们看到了希望。

    他山之石如何为我所用?照搬模式显然不同。在梅北党总支的引领下,大爱建小区以5号楼为试点,开始探索符合自己小区特点的加梯之路。

 

 

居民拍板 功夫花在事前

 

    在加装电梯过程中,梅北居民党总支的定位始终非常明确,做好引导和服务。党总支在组织部分热心居民前往怒江苑学习经验后,立即着手进行政策宣传,并牵头联系相关公司实地勘察加梯条件。居委书记胡祖明介绍说“小区很多居民对加装电梯很有兴趣,但是对相关政策知之甚少,他们年纪都大了,不能让大家一番折腾后,才发现并不符合加装电梯的条件”。 于是居委会把工作做在前面,对大爱建小区19个楼栋都邀请专业公司做了实地勘测,明确是否符合加装电梯条件,这样居民前来咨询时,居委干部对相关政策及每栋楼是否符合条件已了然于心,让居民们少走许多弯路。

    加装电梯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,必须让居民自己牵头做主。在居民区党总支的指导下,小区5号楼率先动了起来。5号楼共有6层,一梯三户,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9位。家住5楼的范维珍主动牵头成立了居民加梯自治小组、资金管理小组。小组的成员全部由5号楼居民担任,保证参与居民有充分的知情权、发言权。对于加梯过程中的重要事项,实行民主决策,充分调动起居民参与的积极性。

 

    前期充分的准备,为加装电梯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 

巧借外力 缩短加装流程

 

    范维珍等自治小组成员在向怒江苑小区取经时发现,电梯加装前期的方案制定、部门审批等流程十分繁琐,用怒江苑电梯发起人朱红红的话来说,“和造金贸大厦差不多”。虽然,现在市政府大力推进审批手续简化,但是对于不熟悉程序,没有经验的老百姓来说,还是有些摸不着门路。有什么操作性更强的新路子呢?自治小组成员多次召开会议,群策群力、反复协商,决定采用项目外包、分工合作的形式推进,让参与过怒江苑小区电梯安装的筑福集团负责报建审批、方案设计及电梯的安装服务,而自治小组则在居委会、业委会的指导下,做好资金核算、沟通业主及相关协调工作。在这样的合作下,5号楼加装电梯工作顺利步入了正规。

 

    在范维珍看来,电梯能够成功安装,最重要的法宝就是学会巧借外力。在施工过程中,为了保障居民利益,将施工对小区居民的影响减少到最小,党总支、加梯自治小组、筑福集团经反复协商,决定将电梯框架在工厂做好,整体运到小区进行安装。但安装好的电梯无法从小区大门运入。为了协调这个难题,居民区党总支与正在小区边施工的地铁15号线现场指挥部及交警总队联系。在两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经多方共同配合,整装电梯从地铁15号线施工工地里,用吊车顺利从外墙吊入小区。

    项目外包,整合资源,让5号楼加装电梯之路走得更加顺畅。

 

同心共治 助推辐射效应

 

    如今5号楼电梯已顺利完工,但是范维珍等自治小组成员的使命并没有结束。党总支、居委会、物业、业委会、自治小组及热心居民加装电梯联席会议仍在不时召开。大家一起总结经验,商讨更好的对策和方法。安装电梯后是否需要审计?后续如何维护保养?政府24万补贴中,是否可以拿出一部分明确用途,例如对1楼等受损失家庭进行补贴等。

安装中

安装完成

    对于大爱建小区来说,一部电梯的成功安装只是个起点,他们还要不断总结探索出一条更便捷、顺畅的加梯之路,让其他楼道也能够复制推广,造福更多的老人。

    眼下,5号楼自治小组组长范维珍俨然成为了这个小区里的加梯顾问。4号楼、12号楼、16号楼都纷纷开始筹建加梯自治小组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,12号楼加装电梯的发起人张霞,竟然是一位住在1楼的居民。有人笑问她,住在一楼干嘛要求装电梯,这不是吃力不讨好么?张霞淡然地说,“5号楼的范维珍年纪也不大,也就50来岁,她身体好着呢,爬楼梯也没问题。但是她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。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。大家同心,我们的小区、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好。”



(转微信公众号普陀长征)